【资料图】
三都水族自治县
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排忧解难
本报讯为不断探索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,破解随迁子女放学后看管难题,为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”提供教育保障,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关工委结合国家“双减”政策要求和县域实际,深化措施、创新形式,在全县7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启动实施“别具一格”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。
构建一个组织体系。为强化组织领导,推动力量下沉,构建一套“县级主导、学校主管、教师主抓”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,由县教育局班子领导定点包保一所安置点学校,一对一指导学校制定课后服务“一校一案”,各学校校长承担主体责任,统筹推进课后服务制度建设,各科任教师主抓,具体负责课后服务课程实施。通过三级联动,协同整合资源,精准对接学生及家长需求,让课后服务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安全、有序开展。
组建两支队伍。各学校把优质师资和社会力量整合“收编”建队,组建以本校骨干教师、优秀教师为成员的“教师志愿服务队”和以本地非遗传承人、民间艺人、各类专家为成员的“社会志愿服务队”,深入课堂开展课后服务,丰富课后服务内容,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、多元化需求。
打造三套特色课程。在开设作业辅导、音体美等常规课程外,结合本地民族文化特色和安置点学生特点,依托现有教育资源,借助“教师志愿服务队”和“社会志愿服务队”师资力量,将民族文化融入课后服务,开设民族歌曲演唱、民族文字书写、民族乐器演奏、民族工艺品制作等民族文化课程;同时,还将卫生健康知识融入课后服务,开设营养膳食搭配、健康卫生常识、常见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课程,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后服务,开设交通安全、饮食安全、人身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安全教育课程。通过打造民族文化、卫生健康、安全教育三套特色课程,让学生在课后服务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、提高卫生意识、树牢安全理念。(潘志忍)
Copyright 2015-2022 人人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